表面改性作为粉体工程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,对粉体表面性能的精准分析是实现粉体有效应用的重要基础。在这一过程中,对粉末润湿性的准确表征显得尤为关键。目前,用于粉末润湿性表征的方法丰富多样,其中粉末接触角测量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接触角的数值大小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粉末的润湿性特征。一般而言,接触角越大,表明粉末的疏水性越强,润湿性越差;接触角越小,则意味着粉末的亲水性越强,润湿性越好。然而,接触角的概念源于液滴在固体表面的铺展模型,这与实际粉末的状态存在显著差异,如图1所示。因此,在运用接触角测量粉末润湿性时,需要预先将粉末制成压片。但压片过程中的密度、压实度以及粗糙度等因素,均可能对接触角的测试结果产生影响。这使得粉末接触角测量方法存在可靠性欠佳、误差较大以及一致性和重复性较低的问题。
图1 接触角模型
除接触角测量法外,核磁共振弛豫法(简称弛豫法)是一种更适用于测量粉体表面润湿性的先进方法。弛豫法的操作流程是先将粉体制成浆料,然后通过测量浆料的弛豫时间,来精确表征粉体与溶剂之间的润湿性,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粉体与任意溶剂间润湿性的表征。当粉体与溶剂的润湿性良好时,粉体表面会吸附大量的溶剂分子,这些被粉体束缚的溶剂分子,其弛豫时间T2s会显著缩短;而未被束缚的自由溶剂分子,其弛豫时间T2b则相对较长。仪器所测得的浆料的弛豫时间T2,实际上是束缚溶剂和自由溶剂弛豫时间的加权值。当T2越小时,表明粉体的润湿性越好;反之,T2越大,则表示粉体的润湿性越差,弛豫法的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。
图2 浆料的弛豫时间比束缚溶剂大,比自由溶剂小
弛豫法在测量粉体润湿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其一,它能够确保粉体保持原始的颗粒状态,在实际应用中,可根据需求使用特定的溶剂对粉体进行分散。其二,弛豫时间对颗粒润湿性极为敏感,颗粒在改性前后的弛豫时间会呈现出明显差异。其三,弛豫法能够快速优选出与颗粒界面匹配良好的溶剂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:
1. 改性氧化锌颗粒在不同溶剂中的润湿性研究
将经过硅包衣改性的氧化锌颗粒分散于不同溶剂中,利用弛豫法测量其弛豫时间,并计算润湿性指数R2sp。结果显示,NMP溶剂的R2sp指数远高于甲醇和甲苯,这表明NMP溶剂对氧化锌颗粒的润湿和分散效果更佳。进一步观察发现,在浆料静置4h后,NMP溶剂中的浆料依然保持稳定状态,而甲苯溶剂中的浆料已出现明显分层现象,甲醇溶剂中的浆料也在底部产生了沉淀,如图3所示。
图3 弛豫法评价不同溶剂对氧化锌颗粒的润湿性
2. 石墨烯类产品的润湿性评估
石墨烯是一种具有极大比表面积的二维纳米材料,氧化还原法是制备石墨烯的常见方法之一。该方法先使用强酸和氧化剂对石墨进行氧化剥离,生成表面基团丰富的氧化石墨烯(GO);随后对GO进行还原处理,得到石墨烯(RGO)。由于表面基团减少,尽管RGO的比表面积增大,但其润湿性和分散性却低于GO。通过弛豫法测量发现,GO的弛豫时间小于RGO的弛豫时间,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上述结论,如图4所示。
图4 GO和RGO表面基团的差异可从弛豫时间明显看出
3. 锂电池原料粉体的差异性检测
IQC部门可运用弛豫法对不同厂家或批次的锂电池原料颗粒(不含铁磁性物质)进行润湿性测试,从而全面了解来料的质量波动情况。颗粒的“润湿性”能够反映其表面基团(如-OH、-COOH)的类型或数量差异,而颗粒润湿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在浆料中的分散性,甚至对生产工艺产生重要影响,如图5所示。
图5颗粒润湿性的优劣会影响其在浆料中的分散性
综上所述,核磁共振弛豫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颗粒润湿性评价技术,不仅测量结果更为准确,而且测试速度快、重复性好,在批次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同时,该方法还能为用户在粉体表面修饰或改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,有助于提升粉体的综合性能。
仪器介绍
作为新一代的颗粒测试与颗粒界面表征仪器,LISICO 乐思科 分散均质测试仪(核磁法) LS-1 采用了时域核磁共振技术(TD-NMR),通过测量悬浮液的核磁共振弛豫时间或弛豫谱,可研究颗粒在悬浮液中的润湿性、分散性、稳定性,还可用来计算颗粒的湿比表面积大小。配有专业的测试软件,测试方便快捷,软件操作人性化,确保高效的测试效率。
性能特点:
n 测试迅速,3min完成 n 样品无需预处理和稀释,方便快捷 n 精确控温,测试结果稳定可靠
n 适用性广,任何大小、任何形状的颗粒、及高浓度和高粘度样品均适用
|
产品功能:
n 悬浮液体系颗粒湿比表面积 n 悬浮液的核磁共振弛豫时间 n 粒子分散性、稳定性评估 n 颗粒与溶剂之间亲和性评价 n 粉体质量控制、分散工艺研究
|
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联系方式:4008-200-117
网址:www.renhe.net
详细资料欢迎联系:
吴经理:13918294437